龙某一边淬炼思想,一边努力工作。他在北海市承办第17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中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1977年12月底,四川自贡双石铺一名叫卢定义的老农,被一通大喇叭喊到了公社。
一听公社大喇叭喊,卢定义本能的就有些紧张,因为公社喇叭里喊的是“地主分子卢定义赶紧来公社报到”,卢定义很担心是因为一些别的什么原因。
卢定义到公社后,除了公社罗副主任在现场外,还有些陌生人,似乎是见到他紧张,来人赶紧让他坐下,卢定义紧张了半天,连坐也忘了坐,还是旁边的罗副主任提醒,他才战战兢兢的坐在凳子上。
不过,与卢定义想的不一样,来人见他坐定后,从包里拿出了一张照片,让他辨认哪一个是他幺叔卢德铭,并且还告诉他:
“卢德铭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在文家市坚决执行毛主席率领部队上井冈山的决定,并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在萍乡的山口岩战斗中不幸牺牲,今天我们奉中宣部和江西省委宣传部的指示,前来调查卢德铭烈士的情况,并指认照片上哪一个是卢德铭烈士。”
展开剩余90%卢定义一听来人介绍,心里这才松了口气,他接过照片,仔细辨认了半晌,虽然照片有些模糊,但他还是认出来,并指着照片上二前排第一个人说:
“这个人是我幺叔卢德铭。”
调查组一行人非常激动,因为在过去数十年,大家都只是知道卢德铭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因为牺牲的太早,存世的照片并不多,没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就在当天,罗主任还从村子里找来见过卢德铭的人,纷纷证实卢定义所指照片上的人就是卢德铭,至此专案组历时数年的调查终于有了结果。
卢定义后来也在采访中,详细的说明了幺叔卢德铭的情况,这部分材料同聂帅、周士第的回忆材料结合,构成了卢德铭完整的生平。
一
之所以要聊卢德铭,主要还是源于一部电影《建军大业》。意外在电影里了解到一个之前从未接触过得名字——卢德铭。
这部电影是2017年上映,本人还专程买票到电影院去看,在了解卢德铭的情况后,非常震惊,因为过去一聊起秋收起义,第一个能想起的人是毛主席。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毛主席是秋收起义的领导者,自然也就是总指挥。
事实上,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是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当时大革命刚失败)的身份被派到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的,湖南省委为此专门成立了两个领导机构,一个是各部队负责人组成的前敌委员会,毛主席任书记,一个是以各县委负责人组成的行动委员会,由易礼容任书记。
卢德铭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原本是南下参加南昌起义的,因意外耽误行程后,才加入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卢德铭率领警卫团参加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警卫团与各县的农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师长,并任起义总指挥,还并被增补为前敌委员会委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卢德铭生平的资料很少,网上也只有几行字,随着时间推移,各方面的资料才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并放到了网上,补全了卢德铭的生平。
卢德铭之所以在过去资料不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牺牲的太早,甚至于许多革命战友也都是只知道他的名字,就连出生年月也不知道,至于生平事迹,更是一团雾。
调查组在1977年10月曾专门就此事询问周士第,但周士第也只是回忆了卢德铭在黄埔军校时期的一些事,对他参加革命以前的事儿不清楚。
卢德铭的牺牲地江西萍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共有7300余名烈士,但绝大多数都是只闻其名,卢德铭是身份最大的一个,却也是只有一个名字。
1977年秋,江西当地广泛开展了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0周年纪念和八一建军节的活动,不可避免的就提到卢德铭的名字。
当时,时任湖南省委第二书记的张平化曾赴萍乡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张平化自己就是个老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回乡组织农民运动,任共青团酃县县委书记、中共酃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后来还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发展湘赣革命根据地。
张平化1965年时曾随毛主席一起回到井冈山,当时毛主席触景生情,还专门问了一句:
“还能不能找到卢德铭?”
这句话给张平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时隔多年后,张平化参观井冈山博物馆,发现博物馆有关卢德铭的资料都没有,于是对身边陪同的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莫循说:
“卢德铭为秋收起义做出过重大贡献,要展出卢德铭。”
张平化同年10月调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大力推动了此事。
按照中央规定,对牺牲烈士生平调查,一律由事件发生何地就由何地负责,因此江西萍乡专门组成调查组,赶赴各地调查。
二
卢德铭牺牲时只有20来岁,照例他去过的地方不应该算多,可出乎意料的是,调查组前后奔赴广东、湖北、湖南、南昌、杭州调查,可有关卢德铭的生平还是什么都没有。
寻访卢德铭生平,最关键的一环是找到他的照片。
调查组一开始就把目光放在了一些在世的开国元勋身上,他们都是事件的当事人,理论上应当可以认出卢德铭。
1977年9月,萍乡调查小组段家作、陈明训带着单位开出的介绍信奔赴北京,前往中国档案馆查找资料,当时管理人员告诉他们:
“这里主要收藏的是清朝以前的资料,建议你们到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去查找。”
管理人员一句话,也为调查组打开了方向。
根据有限的资料记载,卢德铭是黄埔二期的学生,因此调查组主要找的就是黄埔军校同学录,但这份同学录中,没有卢德铭的照片,调查组又把黄埔三期的同学录翻出来,从头到尾找了一遍,也没找到。
可就在众人一头雾水之际,陈明训有了发现、
陈明训注意到,黄埔三期同学录的后面,附着黄埔军校政治部全体人员的两张合影,都是十几个人的合影,照片的背面明确注明了人员名单,其中第二张合影背后写着“组织科员卢德铭,继雄、二十、四川直宾双市铺邮局转”。
卢德铭、继雄都是名字,二十是年纪,后面的地方显然是有错别字,“直宾”应该是宜宾,“双市铺”应为双石铺。
有了照片就好办了,调查人员立即飞奔到北京,请聂荣臻、周士第等老人辨认。
1977年12月12日,调查人员带着照片到了北京,先见了周士第,大革命时期,周士第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5师73团团长(就是原来的叶挺独立团),卢德铭曾任团参谋。
周士第一见照片便很有感触,但因为年代久远,他不记得卢德铭当初照相时的站位,但通过辨认,他觉得第一张合影中前排左起第一个人可能是卢德铭。
调查组后来又去找了何长工,何长工也认为第一张合影中前排左起第一人可能是卢德铭,等于是佐证了周士第的话。
可两人都不能十分肯定。
思来想去,调查组最终决定去找聂帅询问。
不过,调查组并未见到聂帅,只是将照片递了上去,并将诉求转达过去,隔了两天,工作人员才给回复。
调查组也没想到,聂帅直接否了周士第、何长工的话,而是告诉工作人员:
“合影之二第一排右起第一人,站着立正姿势,挂武装带的是卢德铭。”
调查组再把前次调查的经过向聂帅撰述,隔了不长时间,聂帅回复。
聂帅看了照片后,认出第一张合影上穿西服的是他本人,而且他很明确的告诉工作人员,第一张照片左起第一个人不是卢德铭,而是杨其刚(烈士,1930年牺牲),当时在政治部做党的工作,杨其刚旁边有个戴眼镜的,是袁炎烈(注:应为袁也烈,开国少将)。
聂帅十分肯定的说:
“合影之二前排右起第一人是卢德铭。”
1977年12月17日,调查组南下武汉,找到了原警卫团参谋长,原国民党军73军军长韩浚。
韩浚原来是一名共产党员,当年卢德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时,他任参谋长,后来南下途中,阴差阳错失去联系被捕,意外脱党后,加入国民党阵营,莱芜战役时被俘。
韩浚与卢德铭共事时间比较长,他与聂帅持一样的观点:
“合影之二前排右起第一人是卢德铭。”
三
有了诸多人的肯定,卢德铭的照片算是确定了下来。
调查组的下一步,就是到四川宜宾双石铺,根据走访的结果,双石铺在建国后已经划归自贡市下辖,更名为仲权公社于是调查组又马不停蹄的赶往自贡。
当时,自贡军分区为调查组的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军地双方的帮助下,调查组很快确定,卢德铭还有一个侄子卢定义在老家,调查组立即奔赴仲权公社,并在公社的帮助下找到卢定义。
通过对卢定义的询问以及仲权公社见过卢德铭的人走访,进一步证实和第二章合影前排右起第一人就是卢德铭。
时至今日,卢德铭的照片没有再发现第二张,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卢德铭的照片,全部源于七十年代年的这次走访。
1977年12月23日,卢定义在老家接受调查组的采访,为我们还原了卢德铭参军前的经过。
卢德铭的父亲名叫卢安炳,有兄弟六人,他自己在在自贡一家“盐号”帮老板管账,其余五个兄弟则是在老家种地,地也都是自家的。
卢安炳后来育有三子,老大卢德丰,老二卢德成,即是卢定义的父亲,老三卢德铭。
与兄长们都不同,卢德铭求学时便深受共产主义的熏陶,1924年初便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考黄埔军校时,卢德铭才16岁。
离开家之初,卢德铭还常给家里写信,甚至还要大哥到武汉去找他,大哥卢德丰本来就是老实农家出身,加上那个年月兵荒马乱,卢德丰没找到弟弟,却找到了叶挺,卢德铭还批评大哥太过文质彬彬。
卢德铭最后一次和家里联系是在1927年,应该是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不久一段时间,那时卢德铭已经决定跟着共产党走,并南下参加南昌起义,于是特地给家里写了封信:
“怕连累家庭,今后不跟家里联系了。”
卢德铭离开家时,父亲曾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当时双方家庭已经说定,新媳妇也进了门,卢德铭没见过这个妻子,但为了不耽误她,特意在信中安排:
“待我二十五年不来后嫁。”
卢德铭的意思是,假如我25岁还没回来(应该不是等他25年)就让媳妇儿另嫁。后来卢德铭始终没回家,父亲便把这门亲事给退了。
因为卢德铭一直没有音讯,家里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不过家里始终当这个人已经没了。
据卢定义回忆,每到一年的五月初七,祖母(指卢德铭母亲)便在房檐下给幺叔烧纸祭奠。
至此,卢德铭从出生到他参加革命然后再到牺牲这一生的经历股票的交易平台,基本上被还原了出来。#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发布于:天津市